寶寶長期低熱的中醫調理法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969次 |
小兒體溫若口表在37.5℃-38℃之間長達2周以上,可認為是長期低熱。長期低熱會影響機體的調節功能,并使消化液減少,消化酶活力減低,吸收功能下降,造成負氮平衡,自身的蛋白質分解增多。此時,患兒容易出現虛弱、消瘦,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狀況。因此,對小兒長期低熱一定要尋根究底,及時調治。一旦小兒出現長期低熱,身為父母的你就需要提高警惕。 長期低熱原因各異 “傷食低熱”是指患兒因飲食或乳食過量而出現胃腸功能障礙和積滯不化。常表現為低熱不退、厭食、嘔吐等癥狀。 “病后低熱”是指小兒在患麻疹、白喉、百日咳、菌痢、乙型腦炎等傳染病后,由于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導致低熱不退。 “感染性低熱”則是指因慢性感染引起的長期低熱,最常見的是肺結核,其次有慢性扁桃體炎、中耳炎、鼻竇炎、泌尿系統感染等。 “暑熱癥”是指在炎熱夏季,嬰幼兒由于體溫調節功能差而出現的低熱,表現為口渴多飲、多尿、少汗等癥狀。一般來說,隨著氣溫下降,低熱可逐漸消退。 “非感染性低熱”是指因內分泌系統疾病、結締組織病、惡性淋巴瘤、慢性白血病等疾病引起的長期低熱。 中醫中藥積極調理 一般來說,對于陰虛內熱型低熱兒童的調理可選用沙參麥冬粥作為食療方。選取沙參、麥冬各15克,加水煎湯,去楂取汁加入粳米50克,煮粥食用。對于訥呆少食、面色萎黃的氣血兩虛型低熱兒童可選用黃芪首烏粥作為食療方。選取黃芪、首烏各15克,加水煎汁,取汁去渣,加入粳米50克,煮粥食用。 共2頁 1 2 下一頁 閱讀全文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