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不等于放任自流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703次 |
早期教育的年齡時間段沒有一個非常嚴格的定義。解翠玲指出,早期教育這一概念在教育詞典里是沒有出處的。一般對早期教育的廣義理解為學前教育,即指0歲-6歲的教育。 早期教育并不是早期智力開發,早期教育其實就是養成教育,是學習準備狀態的培養,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作息、自理、衛生、道德、記憶、觀察、思考等習慣。解翠玲指出,這些是在傳統的早期教育中被忽略甚至是省略的。傳統教育將智力開發推高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智力的“獨尊”地位,排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現在不少父母過早地讓孩子識字讀書,學這學那,以把孩子培養成全能小天才為己任。這種盲目的神童教育,是對孩子進行掠奪性的智力開發,它違背了學前教育規律,打亂了兒童身心發育的秩序。 解翠玲說,很多孩子在智力上茁壯成長的同時,非智力因素卻是孱弱、不堪一擊的。如情感脆弱,不能獨立解決問題等。所以才會出現大學生要父母陪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事情。她指出,人類社會永遠都是由兩個智力極端的中間態構成的。在當今社會,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已經凸顯出來。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沒有與人合作的能力,且自卑、急躁、固執、難以面對挫折,智商再高也難成大器。幼兒時期是人格發育的重要階段,因此應重視孩子優秀的非智力素質的培養,充分利用各種機會進行隨機教育,培養孩子自信、堅強、不怕困難的性格以及較強的獨立活動能力。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