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思維比知識更重要!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936次 |
早期教育,思維比知識更重要! 1994年,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中國、香港等九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未來家庭娛樂產品概念設計大賽”,中國共有20所學校1300多名選手參賽、真可謂陣容強大,氣勢磅礴。然而,比賽結果卻令人寒心,兩個組的冠軍、亞軍、季軍中國孩子連邊也沒沾上,最后只獲得一個帶有鼓勵性質的紀念獎。在人家閃耀著想象大膽、構思獨特的作品面前,中國孩子的作品顯得那樣蒼白,缺乏獨創性,這怎能不令中國的家長們感到震驚! 世人周知,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智慧的民族,中國孩子智商高,在各類知識性考試中往往是出類拔萃的,但中國孩子的思考力和創造力為什么不如人家呢? “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維” 教育教人以知識,是因為再沒有別的東西可教。但知識并不能代替思維,如同思維不能代替知識一樣。在大多數實際生活中,知識從來就是不完全的(因為我們處理的事情往往涉及將來),所以我們需要思維。 創造力也是一種思維能力,它并不是漫無邊際、天馬行空式的創意,而是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新事物、幫助人適應環境的能力。 但相對來說,并不是比較聰明的人,就一定有較高的創造力。事實上,歷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書也不一定讀得呱呱叫,但因為他們點子多、心思巧,遇到問題決不放棄,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知識與思維有密切的聯系,但決不是同一個東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創造力,但在校的考試成績可能很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試成績非常好,但不善于獨立思考,沒有創造力,所謂“高分低能”就是指這類學生。 因此,孩子讀書、學習,有著雙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識,一是發展思維技能。大多數父母和教師往往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但教授一門知識課的更為重要的意義恰恰是為了使孩子的思維技能得到發展。“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維”,這句話很有道理。所以,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思維力方面應注意一些方法: 一、要善于對孩子發問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發問對于培養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發孩子的潛能及創造力,父母必須掌握向孩子發問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發問的技巧,也學會聽孩子發問。因為這既有助于增進親子關系,更可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時可培養其表達能力。 發問時,不要只問對或錯的封閉式問題,最好依據孩子的能力,問一些沒有惟一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多少加多少等于10?等等。 臺灣學者陳龍安總結出發問技巧的“十字訣”。這“十字訣”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組、六、類。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問答游戲; “例”:即是多舉例; “比”:比較東西和東西間的異同; “替”:讓孩子多想些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這樣的公式啟發,除了……還有什么; “可”:可能會怎么樣。 “想”:讓孩子想象各種情況; “組”:把不同的東西組合在一起會如何。 “六”:就是“六何”檢討策略,即為何、何人、何時、何事、何處、如何。舉例來說,孩子要去郊游,就可和孩子討論請誰一起去?何時去?為何要去?到哪里去?帶什么去?問題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 “類”:是多和孩子類推各種可能。 二、為孩子創造“想問”的情境 孩子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這對孩子思維的發展極其重要;蛟S有些父母會問,如何才能讓孩子想問、會問?要讓孩子想問題并提出問題,一個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個情境,以激發孩子想問的興趣。所謂安排“情境”,有某些技巧可依循。 首先,讓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說一半、讓孩子好奇地想問結果;玩猜謎游戲,給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導孩子如何問得清楚,而且能有禮貌地問。 其次,鼓勵孩子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種求知的欲望、他們心中原本有著無數個“為什么”,想了解這個奇妙世界的本來面目。是成人習以為常的姿態和不以為然的態度,逐漸扼殺了孩子的這種求知沖動。 因此,父母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積極思考,對孩子的提問努力表現出自己的興趣,與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尋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問題的欲望就會不斷增強。 三、訓練孩子的發散思維 我們經常碰到以下兩類問題: 一類問題,就像課本上的習題——提出的問題很明確,要求我們運用已經學過的某些知識,針對問題“聚會思維”;而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往往是惟一的,這就像我們回答“1十1”只能等于2,等于別的就意味著錯誤。 另一類問題,就是可能有多種答案的問題——有時問題在開始時并不十分明確。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問題都是屬于這種類型。解決這類問題,除了要努力明確問題外,還要打破平時習慣想法的束縛,將自己的思想從不同途徑、不同角度擴散開去考慮問題,這叫“發散思維”;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往往是很多個創造性的設想,并且不能絕對他說哪個設想最好,只能根據實際的情況,評定某個設想更為合適。 比如“回形針有什么用?”這樣一個問題,有興趣的話,您可以先考考自己的小孩。 發散性思維要求一題多解,供參考的答案有: 回形針除了可以用來“別住紙張”外,還可以有以下的用途: 可以讓回形針利用襯衣口袋,別住“服務員”或“小隊長”等標志; 可以用它代替發夾,夾住散亂的頭發;也可代替領帶夾子; 假如有很多回形針的話,可以把它們聯結起來,成為鏈條; 可以把回形針的一頭拉開,代替牙簽,剔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當然最好不要這么做); 同樣可用它剔除地板、桌子緩和指甲縫的臟東西等等; 必要時,可以把整個回形拉直,當作鞋帶使用——把它穿過鞋帶孔扭結起來; 把回形針縫在窗簾布上端,代替窗簾圈;可將它別在紙模型飛機的頭部,做重錘用;將許多回形針串聯起來,還能做項鏈,等等。 共2頁 1 2 下一頁 閱讀全文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